人這一輩子,家和萬事興。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夠興旺發達,卻不是人人都懂其中的道理。
所謂一切諸果,皆從因起。
不論家庭還是個人,興衰成敗都有一定的原因。
正如《處世懸鏡》所言:
“未有戾氣結焉,而家不衰敗者;未有和氣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一個家庭越來越興旺,一定會有下面這3個徵兆,有一個,就很好。
把好聽的話給孩子
“徹底毀掉一個孩子的殺手鐧,就是一定要當著外人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的這句話,我一直深表認同。
在一個家庭裡,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往往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無意識的“語言暴力”。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
多少孩子,就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到大。
本以為這樣的“教育”是為了他好,卻不知已經對孩子造成了一生都無法癒合的傷害。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就說過: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語言似利刃,尤其當至親說出口時,它的鋒利程度還會加倍。
當一個孩子長期這樣被“傷害”,那麼他對自己、對世界,都不會再有愛意。
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是殘酷,是仇恨。
如此長大,子女對父母的回饋必然不是感恩與謝忱,家庭自然也不會幸福有愛。
相反,那些懂得控制情緒的父母,時常給予孩子安慰與鼓勵,子女也多半謙遜有禮。
父母慈、子女孝,這樣的家庭,才會幸福。
曾看過一句話:“父母的言語中,藏著孩子的未來;而孩子的未來,藏著一個家的未來。”
想要家庭興旺和睦,父母就一定要學會把好聽的話留給孩子,用愛滋養,方得到愛。
把好脾氣留給愛人
有人說: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獄,一輩子雞爭鵝鬥,不得安生,相反的,選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諧和,幸福無窮。”
夫妻兩人過日子,難免會磕磕絆絆有矛盾,這個時候,若不懂收斂與剋制,傷人的話張口就來,很容易會讓婚姻陷入泥潭中。
在這個世上,所有不幸的婚姻,罪魁禍首都是壞脾氣。
亦舒在17歲那年,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嫁給了一個才華橫溢的窮畫家,並在19歲時為其生下一子,名為蔡邊村。
只是,她的婚姻只維持了短短3年。
結婚後,兩人充滿了爭執與吵鬧,你一言我一語,都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對方。
憤然之中,只能選擇離婚。
後來,亦舒自己也說:“我的皮特別厚,心特別狠,語言特別潑辣。”
直至中年,在感情上屢屢不順的亦舒終於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性情才漸漸平和起來。
通過相親,她認識現任丈夫,婚後學著互相理解與尊重,才收穫了來之不易的幸福。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
對待外人的彬彬有禮,有可能只是處世的圓滑,而將好態度留給愛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夫妻之間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你待我寬容理解,我對你尊重呵護。
如此,日子和和美美,才會家和萬事興;否則,只會家犬不寧,婚姻越過越無味。
因此,想要婚姻幸福,就必須把脾氣藏起來,學會溫柔對待愛人,也是對自己最大的成全。
把好態度留給父母
孟子曾言:“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做人,一旦孝了,路就順了。
那麼,到底何為“孝順”?
《禮記》中的一句話,給出了最佳答案:“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對待父母,面色溫和,不惱不慍,才是最大的孝。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曾看過一個《老母親跳樓》的故事,至今讓人印象深刻: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
兒子剛談砸了一樁業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說:“媽,你沒事在自己房間好好呆著,別到處亂跑。”
母親解釋說:“我只是找個報紙,順便在你們床上坐一會。”
兒子臉色很臭出門前扔下一句:“吃飽沒事幹。”
當晚12點,老母親便從七樓跳下自殺了。
記得於丹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曾說過,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很多時候,正是子女的不耐煩、壞脾氣,成了傷害父母的最大原因。
每一次的責罵與呵斥,都像一把尖刀,例無虛發,刀刀見血。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是最值得被溫柔以待的人。
再煩,也要留一絲溫和對待他們;再惱,也要留一枚微笑面對他們。
學會照顧父母的情緒,懂得在乎他們的感受,才是讓家變得溫馨幸福的最佳途徑。
林語堂曾說過:
“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家,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不該也不應讓它充滿埋怨、暴力、責罵與嫌棄……
唯有愛與尊重,才能讓它越來越好。
對孩子,多一點鼓勵,就多一份成長;
對愛人,多一些溫柔,就多一份愛意;
對父母,多一絲耐心,就多一份順心。
正所謂有愛才有福,有福自然旺。一家人和和氣氣,生活必會越過越好!
如果你也同意,不妨點亮【在看】,願你我皆能在這風雨人生路上,守一隅之安,得一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