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南楠報道 在武漢,不管踢不踢球,人們都知道新華路體育場,那裡見證了湖北和武漢足球曾經的光芒。從新華路體育場向南走,穿過解放大道,從武展西路向京漢大道拐,再步入武商路,就是漢口輔仁小學的正門。
許多人只知道這所學校的名字,卻對她的歷史知之甚少。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創辦於1919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曆史的老校,前身為私立漢口輔仁小學第四部。同校的第一、二、三部或因戰亂關閉或因大火損毀或停辦,第四部作為漢口輔仁唯一的血脈歷經百年風雨,幾易其址,數更校名,綿延至今。2015年12月29日,學校正式複名為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
和許多歷史悠久老校一樣,漢口輔仁小學地處城市黃金地段,東校區(原展覽館小學)和西校區(原滑坡路小學)毗鄰武漢國際廣場及國際會展中心,一街之隔是全國知名的武漢協和醫院和新華路體育場。在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段裡,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能夠擁有一塊自己的8人制足球場,實屬不易。
在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逾一百年的辦學歷史中,從這一方小小的校園內走出了三十多位職業隊員,甲A時代國腳蔡晟、恒大八冠王時期的國腳梅方以及2021年底簽約德國豪門拜仁的劉邵子洋均出自漢口輔仁小學。
在武漢市教育局、江漢區教育局各級領導的關懷下,漢口輔仁小學憑藉優良的辦學質量持續發展,2012年合併展覽館小學。CBD校區於2021年投入使用。2022年,江漢區教育局推行集團化管理,漢口輔仁小學教育集團應運而生。集團設黨總支、校長室、工會,採取縱向、橫向並行的管理方式,各校區由支部書記和執行校長負責校區各項具體工作。
在合併武漢市足球傳統學校展覽館小學之前,漢口輔仁小學就已經在校園足球發展上摸索了很長時間。最初,這裡的校園足球發展主要得益於武漢濃厚的足球氛圍。許多老師由於個人愛好,在校園裡掀起了一股足球熱。2008年,漢口輔仁小學隊伍代表武漢市赴韓國參加阿迪達斯冠軍盃進入了四強。
漢口輔仁小學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亞足聯中國展望學校”。2012年合併了展覽館小學後,漢口輔仁的足球實力更上一層樓。2013年,漢口輔仁小學取得武漢市年度比賽冠軍。兩年後他們在年度比賽中再次殺入決賽,最終獲得亞軍。
2016年,馮麗華老師和前五人制國家隊隊員吳卓西帶隊參加全國“誰是球王”比賽獲得第三名。2020年至今,漢口輔仁小學先後獲得一次全國比賽和一次武漢市年度比賽冠軍。今年七月剛剛結束的“百年名校杯”上,由湖北足球名宿張斌率領的漢口輔仁小學代表隊,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
校園足球的發展離不開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推動,在接近40年的體教融合摸索中,漢口輔仁小學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校園足球發展之路。在集團校長單凌燕的推動下,漢口輔仁小學與新華路體育中心湖北省足球運動學校簽訂戰略合作共建項目,也是為了能夠儘量避免小學階段的孩子接觸太多商業化的訓練。學校方面認為,儘管足球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教育層面的體教結合應該更單純一些。
與新華路體育中心的合作共建,首先解決的是漢口輔仁小學校園足球發展對場地的需求。對於漢口輔仁這樣成績優秀、梯隊建設完備的校園足球強校,一塊8人足球場無法滿足多支梯隊日常訓練和交流比賽的需求。合作後,距離學校不遠的新華路體育中心的場地成了漢口輔仁小學訓練場的選擇,這極大緩解了學校場地需求的壓力。同時,體育中心派駐類似張斌這樣擁有豐富職業足球經歷的教練員進入校園,極大提升了學校的訓練質量和強度。
目前,漢口輔仁小學體育課表裡每週都有一節足球課,對學生進行足球運動項目的普及。郭鑫超主任介紹:“我們首先讓所有的學生了解足球,其次讓更多的孩子喜歡足球運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足球社團活動。”
足球社團是漢口輔仁小學校園足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負責社團訓練的足球教練,有新華路體育場派駐的專業教練,有在職體育老師,他們均畢業於湖北省體校足球專業並取得C級教練員資格,其中馮麗華老師有三十多年基層訓練經驗,林旭老師是江漢區校園足球的骨幹成員,郭鑫超老師曾赴英國參加足球教練培訓。此外學校還外聘教練,增強校園足球的師資力量。
當漢口輔仁小學的精英隊員水平超過足球社團並且學生個人也有向更專業方向發展的意願時,漢口輔仁小學也能通過和省足協的合作,打通這些孩子與湖北省足校之間的通路,讓這些孩子能夠得到更高水平訓練和比賽的平臺。從普及到社團再到精英,漢口輔仁小學通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形成了一條完善的校園足球人才選拔機制。
輔仁小學教練的主要任務還是提高精英隊伍的實力。這種提高,主要依靠的是訓練量。“都說課後訓練90分鐘,可我的訓練從來沒有90分鐘結束過。”馮麗華說,“僅僅準備運動就要起碼30分鐘,剩下60分鐘完全不夠。小學的孩子,本身訓練強度就不大,孩子都是越練越興奮,強度不大,時間上再不夠,那訓練質量就沒法保證了。”
馮麗華帶的隊伍,從下午五點練到晚上七點半是家常便飯的事。有時候馮麗華有事,球隊週六無法訓練,她的隊員們從來沒有歡呼,反而經常是一陣沉默。膽子大一點的孩子還會開口問為什麼不練了。“有時候,我覺得這些孩子是在監督我訓練。”馮麗華笑言。
七月的首屆百年名校校長論壇上,來自全國18個省份百年名校的校領導齊聚一堂,探討校園足球發展中的各種話題。其中,上升通道的話題討論最為熱烈,這是目前校園足球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不少學校都認為上升通道有限是青少年校園足球中存在“12歲退役”問題的原因之一。
與全國各地的同齡孩子一樣,漢口輔仁小學的畢業生在面臨可以上更好的初中時,多數會放棄進入足球特色初中的機會,放棄在中學階段繼續參與高水平足球訓練的機會。
馮麗華對她的學生在升學上面臨競爭的殘酷性深有體會。2021年畢業的那批學生,是她強忍病痛一直堅持帶的隊員。事實上,江漢區內足球發展歷史相對較長,不少小學的校園足球都發展得有聲有色,有特點的孩子不在少數。可中學隊伍的名額有限,2021年那批孩子要在幾百人中競爭十幾個名額,競爭十分殘酷。有幾個練得很不錯的隊員憑藉著自身出色的成績考上了一中,家裡幾經權衡,最終放棄了進入足球更有特色的初中。其實,這就等同於他們放棄了在中學階段繼續參與高水平足球訓練的機會。孩子們的選擇一度讓馮麗華遺憾不已。
每年看著一些不得不放棄訓練的隊員,教練員們收藏好無助和無奈,繼續全身心投入到新一屆小隊員的訓練之中,開始一段新的校園足球歷程,幫助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逐夢,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