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個年輕人被路人發現自縊於北京龍潭湖邊一養鴨場旁的樹下。經查明身份,此人叫容國團,是新中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獲得者。
當時,他剛滿31歲,他的上衣口袋裡放有一張紙條,上面留著遺言——“我愛我的名譽勝過生命”。
1968年6月20日清晨,北京龍潭湖畔一處養鴨場內,一具男屍吊掛在樹上,引起了路人的注意。經查證,死者竟是新中國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冠軍獲得者容國團,當時他才31歲年紀。
這個消息在體育界引起了巨大震動,一代球王的英年早逝,令無數人扼腕嘆息。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口袋裡留下的那張紙條:“我愛我的名譽勝過生命”。
一個身經百戰、鬥志昂揚的運動健將,怎會在鮮花綻放的年紀選擇就此遠去?背後的緣由,讓人不勝唏噓。
事實上,容國團一生坎坷,他的成長道路上佈滿了荊棘與磨難,他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個碼頭工人,一家人相依為命。
4歲那年,容國團就跟著鄰居學打球,從此與這項運動形影不離。
13歲開始,貧困迫使容國團輟學做學徒,以打工為生,然而,即便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他對乒乓球的熱愛也從未減弱。下班後,他總是和夥伴們在市場上的肉攤子上練球。
或許是上天看重了這個孩子的執著,容國團的球技飛快進步,很快就在香港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1957年,他一舉在香港賽場上奪得三項桂冠,聲名鵲起。
就在同年,祖國發出召喚,容國團回到內地效力,在廣州體院,他接受了系統的訓練,技藝再次精進。
1959年,22歲的容國團隨國家隊出征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一舉在多特蒙德擊敗世界冠軍,為新中國奪得了第一枚金牌!
這一刻,彷彿有萬千雷鳴在容國團胸膛炸響,他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人也能成為世界冠軍。
兩年後,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容國團再次為國家贏得榮譽,面對日本強敵,他吼出那句彪炳史冊的名言:“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最終,中國隊首次擊敗日本,捧起了男團冠軍獎盃。容國團憑藉過人的拼搏精神和非凡球技,為中國乒乓球運動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不過,就在容國團事業達到巔峰之時,容國團卻陷入了深重的迷茫和痛苦之中。隨著那個時期的動盪,作為香港歸來的球員,容國團首當其衝受到審查,更讓他無法承受的是,好友傅其芳、姜永寧相繼在壓力下選擇了自殺。
而在長期的精神折磨下,容國團最終也走上了絕路。
1968年6月20日深夜,他在龍潭湖邊上吊自盡,年僅31歲,留下了那張惹人深思的遺書。
如此年紀,本應是一個人事業的黃金時期,可容國團卻永遠停止了奮鬥的腳步,離開了這個他曾經為之贏得榮耀的舞臺。
直到1978年,容國團才得到昭雪,被平反並追授榮譽。
如今,這位為國爭光的體育英雄,終於能夠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