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職聯似乎是提前養老的天堂,梅西、蘇亞雷斯、布斯克茨以及剛剛登陸的羅伊斯均是自帶光環的主角,但並非所有人將美職聯視為職業生涯的終點站,迴歸AC米蘭並打光最後一顆子彈的伊布是典型代表,而最近一個準備“吃回鍋肉”是沙奇裡。瑞士人與芝加哥火焰提前4個月完成了解約,雖然以“分手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暗示了一別兩寬,但32歲的沙奇裡並沒有落葉歸根的計劃,甚至已經將歐洲主流聯賽當作了最後的戰場。
在芝加哥火焰效力的日子裡,出場75次的沙奇裡貢獻了16球和20次助攻,並沒有辜負兩年前700萬歐元的轉會費,只不過芝加哥火焰極端地認為“瑞士梅西”出工不出力,諷刺性原因居然是因為沙奇裡在瑞士國家隊的表現有判若兩人。值得一提的是,當沙奇裡成為第一位在歐洲盃斬獲進球的美職聯球員之際,芝加哥火焰球迷並沒有自豪感,倒是因愛生恨的情緒更為猛烈,堅定地認為在俱樂部和國家隊製造強烈反差感的沙奇裡配不上820萬歐元的年薪。
分道揚鑣是及時止損的默契選擇,芝加哥火焰有能力用支票招募下一個意中人,而逐漸變成老將的沙奇裡也不介意被誤解,要知道在效力拜仁、國米、利物浦、斯托克城、里昂時,就曾頻繁陷入過“國家隊為龍,俱樂部為蟲”的落差中。
其中緣由錯綜複雜,雖然當打之年時曾連續被豪門垂青,不過只能習慣性扮演配角,效力拜仁的最後一個賽季,只在上半程出場9次,效力國米的半個賽季只出場15次,效力利物浦的三年時間只亮相了63次,星光熠熠的豪門沒有排斥瑞士人,但“瑞士梅西”的頭銜對應不了豪門的需求,一次次離開,也是一次驗證。
到此一遊的失落感不言而喻,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只能強行找慰藉感。在拜仁捧起過三冠王,在利物浦先後捧起歐冠冠軍和英超冠軍,即使在國米只是扮演匆匆過客,但瑞士人從沒有將過錯歸結為個人選擇:“我永遠不會說國際米蘭的壞話。”退一步講,雖然愛而不得是一種精神者折磨,但沙奇裡的履歷和成就已經羨煞旁人,其實在登陸美職聯之前,他就暗示了“快樂”總結了自己的豪門之約。
豪門的局外人只是媒體的定位,但24歲時加盟斯托克城的沙奇裡卻真正地做到了如魚得水,屢見不鮮的世界波豐富了球迷的視覺盛宴,破隊史轉會費記錄的1200萬英鎊配得上物有所值的評價,只是在“天空之城”無奈降級的背景下,三年磨一劍的含金量似乎被稀釋了,甚至連自己的昔日隊友都認為他陷入了“金錢至上”的魔咒中,沙奇裡有自己的擋箭牌:“我感覺即使是羅納爾迪尼奧來了也無法為這支球隊做些什麼。”
而立之年登陸法甲,無奈落魄豪門裡昂無法與豪門失意人同步成長,反而有一種相互嫌棄的即視感,至少屢次被替補瑞士人抨擊了里昂的更衣室氣氛以及主帥博斯的戰術理念,淺嘗輒止的半年時間貫穿了精神內耗的主題,也深刻“我應該嘗試一些新鮮事物”的想法,試想下,當初里昂耗費了1100萬歐元引進了瑞士人,在被放逐時只得到了700萬歐元的補償金,但能換來好聚好散的結局何嘗不是一種雙向止損與收穫。
或許,沙奇裡本身就暗藏著一顆漂泊的心,在32歲時思考何以為家對他而言並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及時找到治癒自己的“良藥”。在與芝加哥火焰分道揚鑣之前,沙奇裡在歐洲盃出盡了風頭,連續三屆歐洲盃斬獲進球已經配得上“瑞士之光”。匪夷所思的是,沙奇裡成為唯一在最近6屆大賽都有進球的歐洲球員。
即便“瑞士梅西”只是博取流量的噱頭,但真刀真槍乾的時候,身高1米69的沙奇裡從不含糊,並且被美化成“世界波專業戶”,試想下,在今夏瑞士對陣英格蘭的歐洲盃1/4決賽上,替補出場的沙奇裡在加時賽第117分鐘居然敢在主罰角球時直接攻門,遺憾的是,橫樑無情地拒絕了世界波的誕生。
回過頭看,19歲參加世界盃雖然只是混個替補名額,卻已然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前兆,14年寒來暑往,7屆世界大賽中6屆破門,國家隊生涯的125場比賽打進32球和34次助攻的成績單或許無法拔高“瑞士梅西”的形象分,甚至某種程度上外界賦予的頭銜託大了個人星光,但瑞士足球似乎再也找不到一個相似者。
沙奇裡的下一站在哪裡?他沒有勇氣吶喊,32歲的年齡,200萬歐元的身價,或許能當“回鍋肉”已然是最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