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清華鬼才”水哥現狀:20年不上班,住頂級豪宅,卻被女兒“折磨”很痛苦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體育
43歲“清華鬼才”水哥現狀:20年不上班,住頂級豪宅,卻被女兒“折磨”很痛苦


來源:梅語文(ID:cjmyuwen



江蘇衛視有個特別火的節目,叫《最強大腦》,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

裡面的“牛人們”經常會做出一些超出常理的操作,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選手還是“水哥”王昱珩。

他一戰成名的挑戰是“微觀辨水”,嘉賓從520杯一模一樣的水中隨機挑選一杯。    

讓他觀察後,再把這杯水放進其餘的519杯中,他再找出這杯水。

結果王昱珩只用了300秒就完成了挑戰,“水哥”這個綽號也是由此而來。


不僅智商超群,現實生活中的水哥更是個閒雲野鶴般的高人。

出身“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他將家裡模擬大自然,設計出了一個“博物館”式樣的園林天地。


從熱帶雨林到高寒植物,從空中飛鳥到海底珊瑚,都能在他的家裡找到,其中甚至還藏了一頭巨大的“霸王龍”。


他模擬亞馬遜流域的水下世界,用一個超級大魚缸,做了一條“亞馬遜河流”,裡邊生活著各種熱帶魚類。


桌子上擺滿了苔蘚製作的微景觀,每一個都各具特色,生機盎然。
然而看似完美的王昱珩,也有軟肋,那就是他的女兒。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主持人蔡康永在《眾聲》中對他的訪談,才發現“水哥”也在為孩子的教育發愁。

為了讓女兒愛上閱讀,
他把書房改造成了“學區房”
作為一個單親爸爸,他時常擔心自己會帶不好女兒,讓她養成一些壞習慣。

面對主持人蔡康永的提問,水哥吐槽說,女兒患有“手機依賴症”,都快24小時離不開手機了。 

為了讓女兒放下手機,捧起書本,熒幕後的水哥造了一個大工程——他在豪宅裡專門設計了一個藏書的地方。

兩層的空間,牆面上滿滿都是各種不同類別的書籍,非常的壯觀。


不僅如此,書牆上還有一個水哥特別得意的設計——隱秘的藏了一個暗門。

暗門內部另有廣闊的空間,他還提起自己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躲起來,把自己藏在一個地方。

所以也準備了這樣一個隱蔽的房間給女兒,看得出用了很大心思。


平時只要是女兒喜歡的書,無論什麼題材,王昱珩都會給她買。

但他又怕女兒變成足不出戶的書呆子,常鼓勵女兒把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帶女兒在戶外時,坐在涼亭裡或草地上看書,讓女兒覺得閱讀是件很有趣的事。

幾年間,王一雯讀了很多有趣的書,比如《哈利·波特》《三體》和金庸的武俠小說。

他說:    

“我在這裡面藏了一個房間,我說我女兒最好的學區房,就是我的書房。” 
其實無論古今中外,幾乎所有重視教育的家庭,都會給孩子提供大量的書籍。

學校教授的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最好的學區房永遠在家庭。

就像培根說的: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本身也是所有“富養”的標配。

父母的“有效期”可能只有10年
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

看完水哥的家,多數人可能都會很羨慕水哥的女兒。

但是當蔡康永問水哥,你女兒覺得你這個空間適合她生活嗎?

水哥卻露出了無奈的笑容,回答道:

“倒沒有,我覺得孩子往往是喜歡她沒有的東西。所以她現在就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是我最頭疼的地方。”

蔡康永有點好奇地追問:你不是經常帶女兒去旅行嗎?你特意帶她去看的景物或者動物,她都覺得沒什麼?
水哥表示可能是從小見得多了,孩子就挑剔了。
他曾也想過把女兒帶在身邊教,覺得數理化、語數外、天文地理歷史、自己一個人能給女兒教到高中甚至大學。但是後來他發現,其實自己能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就是10歲前。

因為慢慢孩子就會成為他自己,會與父母剝離開。

曾經,一個男孩和爸爸互動的小紙條感動了全網。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歸,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於是,兒子把想跟爸爸說的話都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門口或茶几上,紙條上既有他的心裡話,也有他想問的數學題。

爸爸看到,就會在紙條上寫下回復,父子兩人雖不能“朝夕相處”,卻可以“紙條傳情”。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曆程。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並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

陪伴並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個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業上的難題;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玩具、遊戲……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和孩子,從來都是一種相互成全的狀態。

父母為了孩子,固然是拼盡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這裡,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世上最完全的依賴、信任和愛戴。

哪怕我們在外一事無成,可回到家裡,我們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們一生最光榮的稱號。

趁著孩子還未長大,趁著我們還未變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也是任何成功都無法超越的榮光。

一位名校校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裡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係,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麼陪卻是大有學問的!

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第一種: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種: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種: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和態度,講明道理,切忌發火、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

第四種: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邊鼓掌。

成績並不意味著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

第五種:共同成長的陪伴。

董卿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謝謝你看完文章,還請點亮【贊】+【在看】分享給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