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 | 效法NBA,LPL把自己給玩廢了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體育
電競 | 效法NBA,LPL把自己給玩廢了
特約記者柯南報道  6月1日,2024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簡稱LPL)夏季賽正式打響,揭幕戰為UP戰隊對陣iG戰隊。
夏季賽在賽制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啟用了全局BP,新的賽制下,常規賽將分為4個階段:抽籤分組、定組賽、組內賽、搶位賽。
其中,定組賽中的四個小組通過雙循環 BO3 確定組內排名,每個小組後兩名進入涅槃組,其餘排名靠前的隊伍進入登峰組。
LPL在經歷了去年亞運會、S賽的失利以及諸多知名選手的暫離或退役後,導致觀眾對聯賽的疲憊感與日俱增,為挽回頹勢和提升各支隊伍的技戰術水平,拳頭遊戲以及騰競體育做出了相應的改革。
不過,LPL目前遭遇的問題更多是因底層設計出現的邏輯BUG,僅是面子上的改制改革,恐怕能挽回的局面相對有限。
從聯賽結構上看,LPL效仿的是以NBA為藍本的美式體育大聯盟模式。
2017年4月,LPL在一場位於南京的會議上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LPL進行聯盟化,開啟主客場模式。其中,具體的戰略歸結有以下五點:
1.取消降級:2017年夏季賽開始,LPL取消了降級。此舉是希望戰隊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執行長期經營計劃,同時也使得職業選手可以獲得更穩定的職業生涯,不因降級而頻繁轉會;
2.成立發展聯盟(LDL)LDL由英雄聯盟甲級職業聯賽(LSPL)以及城市英雄爭霸賽組建而成,全年產生一個LPL名額;
3.審核評估:在2018年,目前的LPL戰隊將通過評估審核的方式,獲得LPL永久聯盟席位。之後將會啟動評估與監測機制保證戰隊力爭上游,監督其競爭性與公平性;
4.席位招標:2018年LPL從目前的12支職業戰隊擴充至14支,並在未來數年內擴展至20支戰隊。除了發展聯盟的晉升資格外,LPL也將開放席位給希望參與電競行業的企業或個人;
5.開啟主客場制:2018年LPL正式啟動主客場制,LPL在3-5個城市裡展開競技。主場戰隊將長期駐紮在主場城市迎戰其他戰隊。
改革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LPL接連在2018、2019兩年拿到了S賽的冠軍。不過好景不長,在2020至2023年之間,LPL僅在2021年奪得S賽冠軍,“電競恐韓”再度衝上輿論熱搜。
實際上,在這段時間內,LPL並未停止聯盟化的改革。2022年年底,LPL開始實施俱樂部及選手財務公平的規則,類似於NBA的“工資帽”制度。
聯盟會對俱樂部關於賽訓方面的支出進行限制,如果超出就會對其徵收奢侈稅以控制支出,這部分徵收的奢侈稅將用於人才的培養以支持生態長期發展。另外聯盟還對於選手的薪水進行了一定的限制,規定選手的薪水要和所獲得的榮譽以及成績掛鉤。
“工資帽”制度的推出,意味著聯盟在有意扼制俱樂部以大資本組建“銀河戰艦”,讓各傢俱樂部之間的實力更加均衡,加強賽事的觀賞性。
但從後續的事態發展來看,“工資帽”制度並未達到預期。2023年的JDG、2024年的BLG無不是通過重金打造的“銀河戰艦”,在國內聯賽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各路對手。
造成“銀河戰艦”層不出窮、弱隊集體擺爛的現象,根源在於LPL這套“工資帽”制度只學了NBA的皮毛,在薪資限制方面,LPL是奢侈線是2100萬元,窮人線是600萬元,區間相差過大。相比之下,NBA的奢侈線是1.36億美元,窮人線是1.22億美元,沒有太大區間。
奢侈線與窮人線的相差過大,在降低弱隊運營成本的同時,也為明星選手的“抱團”創造土壤。對於鐵了心要擺爛的俱樂部來說,去臨時拼湊陣容就可以過線,也就變相放棄對明星選手的爭奪。前JDG選手ZOOM曾爆料稱,一些擺爛隊就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陣容來達到窮人線的要求。
至於超出奢侈線的部分,LPL難以形成有效的懲罰機制,奢侈稅罰款倍率在2100萬元至3000萬元為0.25,超出3000萬元是0.5,以目前聯盟規定的1200萬元的頂薪選手來計算,組建一套5人的頂薪全明星陣容,需要支付7725萬元,這對於京東、B站、李寧這類年度市場營銷預算在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本來說,就是九牛一毛。
也就是說,在LPL組建一套“銀河戰艦”成本太低,擺爛的生存空間太大。
LPL雖然在聯賽結構、運營模式上效仿NBA,但在底層邏輯上,卻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生態。
以NBA為例,這個體育聯盟幾乎是獨立於整個籃球世界之中,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商業以及競技比賽標準,甚至整個比賽過程都是一套閉環系統,以至於國際籃聯都難以切入其中。
對於世界上大多數的籃球迷來說,NBA總冠軍的含金量要高於奧運男籃、男籃世界盃等賽事,只有經過NBA歷練打磨出來的運動員,才是世界上頂級的籃球巨星,比如科比、詹姆斯、字母哥等。
相比之下,LPL卻是一個低於S賽的次級聯賽,因為聯賽的佼佼者要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之間去跟其他賽事的隊伍去爭奪S賽的冠軍,有點類似足球世界當中的英超與歐冠之間的關係。
對於大多數的LPL粉絲來說,S賽的含金量要遠遠高於LPL的聯賽冠軍,而對於曼城、利物浦的球迷來說,英超冠軍與歐冠冠軍的含金量是幾乎持平。
這樣一來,就讓LPL犯了難,去效仿NBA來維持隊伍之間的平衡與長期發展,勢必會喪失國際榮譽帶來的收益,畢竟LPL的整體水準還未到NBA一般,幾乎可以實現對非美國地區的所有籃球聯賽的碾壓,“抗韓”依舊是一眾LPL俱樂部在外戰時的主旋律。
此外,LPL也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Mlxg曾作為LPL的人氣選手,在退役後看完LPL的S12世界賽,就當即指出LPL存在的青黃不接問題。
其中,中單位置最為致命,LPL的三位冠軍中單都是韓援。被稱為國產中單之光的Kinght無法扛起大旗,在S13依舊未能戰勝心魔。
NBA雖然取消了升降級制度,切斷了外部進入聯賽生態的可能,但只是切了俱樂部的位置,並未切斷球員進入NBA的通道,每年仍有大批籃球少年進入其中。
俱樂部與選手兩個維度均無法出現活水進入聯賽體系當中,自然給予現役選手的外部競爭壓力驟減,這直接造成了LPL的競爭力下降。
因此,LPL只能放任LPL的明星選手抱團去聯賽裡虐菜,最後在歲末去衝擊的S賽冠軍給整個聯賽以及電競生態大回一口血。只不過,最近兩年的LPL接連在S賽中碰壁,讓這套歲末回血的玩法失效。
和籃球這種有著上百年曆史的傳統體育項目不同,包括英雄聯盟在內的所有電競項目都有著傳統體育不具備的系統性風險。恰好是這些系統性風險的存在,導致諸多俱樂部難有長線發展的魄力。
遊戲產品本身存在的壽命將制約俱樂部對項目的投入力度與態度,對於NBA裡的俱樂部來說,完全可以制定一個三五年的培養計劃來實現戰績崛起,比如剛剛闖進總決賽的獨行俠,就以東契奇為核心打磨了陣容數年。
對於電競來說,除了英雄聯盟等少數項目能夠有超越十年的超高人氣與熱度,大多數項目並不支持三五年的投入週期,極有可能出現優秀的選手培養成型,但遊戲本身已經在走下坡路甚至是服務器關停。
更何況,電競是基於遊戲產品的存在,從而衍生出來的新興體育項目,要依託於遊戲設計師設定的數值與參數,光是每一次的版本改動都會直接打破隊伍之間的平衡,故電競圈內有著“一代版本一代神”的說法。
除了用Faker這種神級級別的選手作為建隊核心,絕大多數隊伍都會因遊戲版本的調整與改動,很難保持連續多年的競爭力。比如,2018年的RNG、2023年的JDG,都是幾乎贏了一整年的情況下,由於不適應S賽的版本而轟然倒地。
S13春季賽揭幕戰,JDG打BLG的強強對話,僅在B站的總觀賽次數達到了98萬,而S12的揭幕戰FPX打RNG,則在B站的數據達到了120多萬。通過數個比賽日的觀察得知,在遊戲版本大改之後,LPL的賽事觀賞性在降低。一時間,關於LPL要涼的相關話題成為網絡熱議話題。
“最希望的是上游在產品層面有所突破,然後帶火整個產業鏈。”有接近拳頭遊戲管理層的人士坦言,處於電競產業鏈中下游的機構,已經在考慮戰略性地放棄對英雄聯盟電競的投入,轉而去物色更有成長性的項目。